2022年8月3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办“我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26场,介绍新时代应急办理范畴革新展开的状况和获得的成效
2022年8月3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办“我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26场,介绍新时代应急办理范畴革新展开的状况和获得的成效
2022年8月3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办“我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26场,介绍新时代应急办理范畴革新展开的状况和获得的成效。一同来看!图为2021年6月3日零时17分,风云四号B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卫星将与2016年12月11日成功发射的风云四号A星组成我国新一代停止轨迹气象卫星观测系统,观测数据将广泛应用于数值气候预报、灾祸气候预警、气候猜测服务、生态环境监测、通讯导航安全等范畴。其所搭载的快速成像仪是国际首台昼夜高频次成像仪器,可提供2000公里×2000公里区域的1分钟距离多谱段接连观测,对飓风、暴雨和中标准灾祸性气候的监测愈加活络、精细。 我国气象局供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急办理作业,习近平总书记对应急办理宣布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严峻决议计划,特别是2018年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革新中,党中央决议组成应急办理部和国家归纳性消防救援部队,对我国应急办理体制进行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推动我国应急办理作业获得历史性成果、产生历史性革新。有四个方面的成效尤为杰出:一是根本构建了我国特色应急办理系统。坚持和加强党对应急办理作业的全面领导,强化了应急作业的归纳办理、全过程办理和力气资源的优化办理,根本形成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响活络、上下联动的我国特色应急办理体制。发挥应急办理部分的归纳优势和相关部分的专业优势,加强统分结合、防救协同、上下联动,树立了危险联合谈判研判、防备救援救灾一体化、扁平化应急指挥等作业机制,提高了应急办理效能。比方,2018年至2021年,全国自然灾祸年均逝世失踪人数较前五年均值下降51.6%,新体制新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全面提高了归纳应急办理才能。依照统一领导、权责共同、威望高效的方针要求,全面加强了应急部队、指挥渠道、物资保证和信息化支撑等应急才能建造。国家归纳性消防救援部队环绕全灾种、大应急加快转型晋级,新组成了水域、山岳、地震等专业部队3500余支,研制装备了一批先进技术装备,提高了现代化归纳救援才能。活跃推动应急指挥系统建造,根本建成国家应急指挥总部,全面建成部省市县四级贯穿的应急指挥信息网和自上而下的应急指挥渠道系统,一有严峻灾情险情就可以直接进行现场视频指挥调度。坚持以信息化推动应急办理现代化,树立应急资源办理渠道,危化品严峻危险源、煤矿等全面联网监测,“大数据安全力”加快提高。三是有用强化了严峻安全危险防控。坚持把功夫下在平常,推动应急办理关口前移,着力从根本上消除事端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统筹施行自然灾祸防治九项要点工程,安排展开第一次全国自然灾祸归纳危险普查,施行地震易发区房子设备加固工程,新建改建了一批森林防火道、隔离带、停机坪、蓄水池等,提高了灾祸防治才能。针对极点灾祸气候增多增强给防备作业带来的应战,坚持底线思想,杰出强化预警和应急呼应联动,树立直达底层责任人的预警“叫应”机制,提早搬运受要挟大众,一起引导社会公众做好防灾避险预备。在安全出产方面,据守安全红线,树立安全出产常抓严管长效机制,出台当地党政领导干部安全出产责任制规则,拟定施行安全出产十五条硬办法,健全新业态新模式监管机制,强力推动安全出产法律革新,展开安全出产专项整治三年举动和要点职业范畴专项整治,标本兼治提高实质安全水平。四是有力应对了一系列严峻灾祸事端。把“时间预备着”作为应急人的自觉寻求,从应急预案、力气预置等方面全方位强化应急预备,危殆时间逆向而行。曾经消防部队救援要求“一分钟登车、五分钟抵达”,现在提早研判危险、提早预置力气,不只做到速度快,并且针对性更强、作用更好。对状况复杂、危险性大的重特大灾祸事端,部负责同志要赶到事发现场,辅导救援处置作业。应急办理部组成以来,累计安排应急谈判997次,发动应急呼应330次,先后派出414个应急作业组,有用应对处置了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堰塞湖、2020年全国严峻汛情、云南漾濞和青海玛多“一夜双震”、西藏林芝森林火灾和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破、福建泉州酒店崩塌、山东栖霞笏山金矿爆破、湖南长沙居民自建房坍毁等一系列重特大灾祸事端,最大极限减少了人民大众生命财产损失。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刚强领导下,应急办理作业获得了明显成效。2021年出产安全事端起数和逝世人数与2012年比较别离下降56.8%和45.9%,事端总量接连10年完成继续下降。2013—2021年,全国年均因自然灾祸逝世失踪人数、坍毁房子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较2000—2012年均值别离下降87.2%、87.4%、61.7%。来历:求是网策划:柴潇凡制造:柴潇凡审阅:李艳玲监制:罗素英